招投標政策
國內外電子招投標的發展研究
電子招投標是通過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對招投標業務進行重新梳理,優化重組工作流程,在網絡上執行在線招標、投標監督檢查等一系列業務操作,最終實現高效、規范、安全、低成本的招投標管理工作。因此,建設一個完善的建設工程電子招標投標交易管理平臺,推行全過程電子招標投標,是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科學發展的必然途徑。
一、國內外電子招投標的發展及現狀
(一)國外情況
日本是推行電子招投標最早的一個國家,早在上世紀 90 年代就開始進行探索,并將此項工程作為“電子日本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相繼有德國、美國、加拿大、韓國、菲律賓等國家在公共采購領域中逐步推行了電子招投標。世界銀行也從 2005年起在巴西、印尼、老撾等國貸款項目中逐步引入電子招投標模式。電子招投標在全球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
(二)國內情況
國內電子招投標始于國家商務部, 2001 年,商務部在國際招標中率先啟用電子化運作系統,其主要業務流程實現了在線操作,開啟了我國電子招投標的先河。近幾年來,電子招投標在我國逐步得到推廣,并呈現快速發展態勢。電子招標的范圍,已從單純的貨物招標逐步拓展到工程和服務招標領域;電子招標所涵蓋的招標環節,也已從早期的網上發布招標公告、出售招標文件、中標后的公示,逐步發展到在線開標、電子評標等各個環節。 國內一些地區和行業,近年來也先后進行了探索、開發和利用,從實踐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四川省于2007 年采用了電子評標系統進行評標;2008 年4月,國內首個建設工程遠程評標系統在蘇州正式開通,并于2009 年7 月1 日起在江蘇省全省推行;前不久,寶鋼國際委托的“網絡設備及相關技術服務”項目順利完成了網上招投標工作,該項目的實施標志著全國第一個網上全流程招投標項目的誕生。此外,廣州、深圳、安徽、鄭州等省市的電子招投標系統也進入了實質性運行階段。
二、建設工程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的作用和意義
在傳統招標投標平臺中,由于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因此產生許多不確定性。新的法律條款和規范在招標投標中不能及時有效地落實,不僅給投標企業帶來潛在風險,也給行政主管部門增加管理難度。而電子網絡信息傳播無邊界的特點,決定了招標投標電子化對招標投標信息實行“三公”和接受社會監督是十分有效的。在一個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的電子招標投標交易管理平臺上開展招標投標活動,能降低業務操作難度,避免業務規范執行的偏差,減少招標投標過程的風險。
(一)實現高效、快捷的建設工程招標投標過程
在傳統的招標投標過程中,有很多內容需要招標代理機構向不同的主管單位報送、審批和備案。通過電子招標投標平臺,招標代理機構只需將文件資料通過網絡平臺上傳,實行網上申報,相關主管部門可通過網絡及時進行審批備案,不僅可節省時間,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通過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傳輸、下載電子招標文件和網上遞交電子投標文件,優化整個招投標工作的業務流程,使用計算機輔助評標系統進行評標,大大提高評標專家的評標效率,從而縮短整個項目招標投標的時間周期。
(二)確保招投標活動公正、公平、公正的原則
首先,由于網絡的開放性、普遍性和交互性,相比其他媒介更能體現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采用電子招標投標方式,能增加招標投標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有利于公平競爭。同時,在加強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的基礎上,可避免招標投標活動中的暗箱操作。建立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招標項目的招標公告、答疑、中標、評標結果公示都必須在平臺上及時發布,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產生尋租行為;其次,工程招標投標過程的每個步驟得以及時公開,便于招標人、投標人、招投標監管部門對整個招標過程的時效性和合法性進行有效監督和掌握,提高招標投標的參與度和競爭性。
《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